2008-11-12
2008-07-29
風谷中的紫蝶,希望你在另一個世界也能暢意飛翔
昨晚接到一個電話,是我一個朋友的弟弟打來的,告訴我說他姐姐前天晚上因為急性心臟衰竭過世了,一時間我什麼話都說不出來。
我朋友跟我差不多大,小個幾歲的樣子,是個未曾謀面的朋友,雖然未曾謀面,但也通了幾次電話,也偶爾會也在MSN上面通訊,那時也不覺得她有什麼身體上面的不適,只知道她有腸胃上面的毛病,前幾天還收到她轉寄的mail,一切看起來是如此正常,居然一下子就走了,我沒細問詳情,覺得會對對方家人造成二次傷害,只是突然驚覺自己已經不再年輕,這樣的年紀還是會有可能因為一些病痛而失去生命,一位研究所的同學也是,當了一年的同學之後,也是一聲不響的就走了,只記得他上課時會一直咳嗽,然後眼袋很深,一整個很累的樣子,也是沒多久就走了。一個同事也是,年紀輕輕也開了好幾次的刀,一下子開神經,一下子開脊椎的,想想,人還真的是一個很脆弱的生物。
經過了這些事件,我想,以後要改變一下人生觀,要適時的及時行樂,真的,什麼時候走都不曉得,一堆想做的事都沒去做,真太可惜,以後想買什麼犒賞或慰勞自已,錢夠用我就會花,以後想出國去那裏走走,有假可放的話,就會去休假...
風谷中的紫蝶,希望你在另一個世界也能暢意飛翔...
我朋友跟我差不多大,小個幾歲的樣子,是個未曾謀面的朋友,雖然未曾謀面,但也通了幾次電話,也偶爾會也在MSN上面通訊,那時也不覺得她有什麼身體上面的不適,只知道她有腸胃上面的毛病,前幾天還收到她轉寄的mail,一切看起來是如此正常,居然一下子就走了,我沒細問詳情,覺得會對對方家人造成二次傷害,只是突然驚覺自己已經不再年輕,這樣的年紀還是會有可能因為一些病痛而失去生命,一位研究所的同學也是,當了一年的同學之後,也是一聲不響的就走了,只記得他上課時會一直咳嗽,然後眼袋很深,一整個很累的樣子,也是沒多久就走了。一個同事也是,年紀輕輕也開了好幾次的刀,一下子開神經,一下子開脊椎的,想想,人還真的是一個很脆弱的生物。
經過了這些事件,我想,以後要改變一下人生觀,要適時的及時行樂,真的,什麼時候走都不曉得,一堆想做的事都沒去做,真太可惜,以後想買什麼犒賞或慰勞自已,錢夠用我就會花,以後想出國去那裏走走,有假可放的話,就會去休假...
風谷中的紫蝶,希望你在另一個世界也能暢意飛翔...
2008-07-03
30年來最後一戰
上星期考完期末考最後一科,同時也是唯一的一科之後,碩二下學期也正式告一段落,整個碩士生涯,除了論文還沒口試,其他的部分都已經結束,老師答應讓我能在9月份口試,也算是能在2年畢業,心情上篤定不少,也決定提早回去上班,看來,我這留職停薪的動作是有表現出想要2年畢業的誠意,老師也較願意花一些時間看我的研究,當初的留職停薪決定也算是有收到回報,因此,在很多事情都處在一個確定的情況之下,我在考這最後一科的過程,蠻享受這氣氛跟感覺,這唯一剩下的一科,我是在有準備的情況下應考,應考起來並不慌張,這就差很多了,更重要的原因是,考完這一科,除非再唸上去,不然,不知道什麼時候還可"享受"這應考的過程,真是30多年來的最後一戰。
每個年紀階段都有每個階段該做的事,二年前,當我在職進修的事陸陸續續被週遭的朋友跟同事知道後,他們總是佩服我居然還有這毅力與閒工夫去進修,部分職場上認識的朋友直覺就認為這表示工作並不繁重,不然怎麼還會有時間去唸書,的確,唸書這件事,總是被看成是年輕人的專利,30多歲的年紀,已經不是個該再全職讀書的年紀了,30多歲的年紀想的不該再是該怎麼去拿一個學位,而是該怎麼去拿生命中的下一個100萬,甚至1000萬,我在學校的時間,看到的學生盡是小自已10歲的年輕人時,這種感覺更是強烈,我一直安慰自己我是"在職進修"而不是當一個全職學生,而,每次到伯朗去看書時,耳邊聽到的盡是傳直銷的從業人員開會的聲音,就提醒自己真的要趕快把論文寫完回去上班。
而當初決定留職停薪的過程,也是有想要轉換工作心情的成份,那時規劃的是空出一些時間寫論文,拿到學位後再去找喜歡的工作,這規劃跟現在有出入,之間也問過很多人的意見,大部分給我的意見是:"要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不容易,往往都要實際做了之後才知道是否真有興趣,更何況,喜歡的工作背後,還是會夾雜一些沒興趣的工作在裏面,這是避免不掉的,還不如先往錢看,那個工作錢多就往那裏去,再從中找出有興趣的部分去發揮",這意見決定了我選擇回去原來工作,從現在起,我要開始以做生意的態度來看工作這件事,工作不過就是一個生意,只是我的最主要客戶是老闆,不再執著於一定工作內容要符合自身興趣,因為若是我的興趣是到不同國家旅遊、體驗當地生活,這能夠讓我有收入維生嗎?可能可以有,但不容易,收入可能也比不上現在,那,這會是我要的嗎?還是說能夠把旅遊這件事當做興趣,有錢有閒的時候再做,甚至可以在假日時兼差帶團,是不是也能夠是一個出路呢?
每個年紀階段都有每個階段該做的事,二年前,當我在職進修的事陸陸續續被週遭的朋友跟同事知道後,他們總是佩服我居然還有這毅力與閒工夫去進修,部分職場上認識的朋友直覺就認為這表示工作並不繁重,不然怎麼還會有時間去唸書,的確,唸書這件事,總是被看成是年輕人的專利,30多歲的年紀,已經不是個該再全職讀書的年紀了,30多歲的年紀想的不該再是該怎麼去拿一個學位,而是該怎麼去拿生命中的下一個100萬,甚至1000萬,我在學校的時間,看到的學生盡是小自已10歲的年輕人時,這種感覺更是強烈,我一直安慰自己我是"在職進修"而不是當一個全職學生,而,每次到伯朗去看書時,耳邊聽到的盡是傳直銷的從業人員開會的聲音,就提醒自己真的要趕快把論文寫完回去上班。
而當初決定留職停薪的過程,也是有想要轉換工作心情的成份,那時規劃的是空出一些時間寫論文,拿到學位後再去找喜歡的工作,這規劃跟現在有出入,之間也問過很多人的意見,大部分給我的意見是:"要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不容易,往往都要實際做了之後才知道是否真有興趣,更何況,喜歡的工作背後,還是會夾雜一些沒興趣的工作在裏面,這是避免不掉的,還不如先往錢看,那個工作錢多就往那裏去,再從中找出有興趣的部分去發揮",這意見決定了我選擇回去原來工作,從現在起,我要開始以做生意的態度來看工作這件事,工作不過就是一個生意,只是我的最主要客戶是老闆,不再執著於一定工作內容要符合自身興趣,因為若是我的興趣是到不同國家旅遊、體驗當地生活,這能夠讓我有收入維生嗎?可能可以有,但不容易,收入可能也比不上現在,那,這會是我要的嗎?還是說能夠把旅遊這件事當做興趣,有錢有閒的時候再做,甚至可以在假日時兼差帶團,是不是也能夠是一個出路呢?
2008-01-20
I am here because somebody paid me to be here
最近愈來愈有那種I am here because somebody paid me to be here的感覺。暮然回首,已經不太記得什麼時候曾在正職工作上為自己寫過那種拍案叫絕的code而回味好幾天,我也已經很久沒有機會通宵達旦去de任何正職工作上程式當中的bug,彷彿這已經是好幾年前的事了,白天的工作,沒有太多機會去寫程式,公司也沒有自行開發任何軟體的打算,至於兼差的寫程式工作,算是跟我興趣較為接近的,公司短期內似乎並不打算擴張太快,程式的架構能夠延用舊系統就不要翻新,跟我一直想要把軟體開發的新技術apply到系統上的想法又不同,也不太敢把兼差工作換成正職工作來做,當然錢的考量也是一點,我能否在兼差工作上面得到我想要的薪資水準,不確定,有家人要養,沒辦法貿然地換過來。
寫程式的工作曾經是我生命中覺得會是一生志業的工作之一,我會這麼想倒不是我自認多麼會寫程式,而是我喜歡那種implement東西的快感,也喜歡那種看到別人正在用我做出來的東西的感覺,能夠跟第一線的使用者討論如何讓他們的工作更有效率,我認為很有成就感,白天的正職工作也讓我有機會接觸第一線的使用者,但是我沒機會改變什麼,能夠做的事只是釐清問題,然後確認問題若是出在產品這一方就回報請原廠改,原廠不能改或是不想改,我們也就沒輒,這,根本不是我想要的工作內容,一點產生passion的機會都沒有...,這,是該思考下一站的時候了嗎?
寫程式的工作曾經是我生命中覺得會是一生志業的工作之一,我會這麼想倒不是我自認多麼會寫程式,而是我喜歡那種implement東西的快感,也喜歡那種看到別人正在用我做出來的東西的感覺,能夠跟第一線的使用者討論如何讓他們的工作更有效率,我認為很有成就感,白天的正職工作也讓我有機會接觸第一線的使用者,但是我沒機會改變什麼,能夠做的事只是釐清問題,然後確認問題若是出在產品這一方就回報請原廠改,原廠不能改或是不想改,我們也就沒輒,這,根本不是我想要的工作內容,一點產生passion的機會都沒有...,這,是該思考下一站的時候了嗎?
2007-10-22
2007 F1 一級方程式車手冠軍 -- Kimi

一開始看F1轉播,那時是Michael與Mika的天下,或許再加上DC與Montoya,四人輪流拿分站冠軍,Mika退休之後,Michael的實力再加上法拉利的速度,沒有任何車手能櫻其峰,有一年,Michael還連續10站(還是12站,我忘了)拿分站冠軍,法拉利幾乎以壓倒性的速度把所有車隊車手比下去,那一陣子,看F1轉播,重點是在誰拿第二名與第三名,因為第一名肯定不會有別人,賽事到此,實在是讓人有點看不太下去。
自從Kimi在Sauber車隊出現,我就很看好他,也讓大家了解到第一次有個平凡人能夠展現出讓大車隊也害怕的速度,後來他也順利進入大車隊,有機會讓他實現拿車手冠軍的夢想,可惜他加入麥隊之後,麥隊的車輛與穩定性讓他實在無法發揮,好幾次都是以第二名收場,讓人不得不懷疑到底是麥隊的車糟糕還是他本身的能力就只有到此。
後來有一年FIA改規則,規定不能隨便換胎,輪胎要用到"盡"才可以換,輪胎要用到"盡",這實在很難拿捏,那一年有好幾次看著Kimi在領先的第一名位置因為輪胎的關係,直接出局,看到真是連心都碎了。
輪胎的規則改回來了,但又出現Alonso這號人物與雷諾車隊,以讓人不敢相信的速度連續二年拿走車手冠軍,還創下最年輕車手拿世界冠軍的紀錄,還記得不久以前,所謂的三大車隊,一直都是法拉利、麥凱輪、BMW,雷諾根本排不上邊,頂多只算是二流車隊,這,怎麼會這樣呢?
雷諾出峰頭,連蔣友柏那時都幫他設計車的塗裝,那時新聞寫著"橙果設計公司為F1一級方程式冠軍車隊設計塗裝...","冠軍車隊"?真不知道法拉利、麥凱輪、BMW看到會有何感想,真是情何以堪啊!
拜Michael退休之賜,與Alonso要來麥凱輪,Kimi好不容易有機會轉到另一強隊法接利,我那時候想,麥凱輪車子的穩定性不好,到了法拉利之後,總算要能夠圓夢了吧,應該沒有任何理由不拿冠軍了吧。
我另外想的是,Alonso怎麼會想要來麥凱輪,難倒不怕麥凱輪車子無法提供他爭車手冠軍的的速度嗎?這賭柱會不會太大?
誰知道賽季初,Hamilton一直給我站上頒獎台,還在領先榜第一名的位置,連Alonso都不放在眼裏,這時大家肯定就在想,你說麥凱輪車子不行,為什麼人家新人Hamilton就可以一直完賽,還站頒獎台?這會不會都是你Kimi的問題而已?
而雷諾呢?Alonso走了之後,雷諾一厥不振,Fisco也無力回天,今年連第三車隊的位置都不保,真是一年河東一年河西,怎麼會走了一個Alonso之後,連冠軍車隊的速度都拿不出來,根本不像是一個冠軍車隊該有的速度。
後來出現間碟案,讓Kimi的fans總算有了藉口,"他們是因為知道法拉利的機密才能夠一下子提升車子的穩定與速度",後來車手的績分沒有取消,還好,讓Kimi還能夠有人可以競爭,不會一下子都宣布車手冠軍就是Kimi,真的這樣,我想Kimi的fans也不願意看到吧。
奇蹟的上海站,Hamilton退賽,我聽到Robin在主播台哼歌就知道很多人都在為Kimi加油,這麼久了,也該是他的了,一直到巴西站,賽前大家都不看好Kimi,還說除非有奇蹟,不然世界冠軍不是Kimi,誰知道,奇蹟真的出現了,Hamilton不知為什麼車子突然出現問題(麥凱輪車迷應該很有這種突然出現問題的經驗,以前Kimi就常常這樣),直接退到18位,一路追趕的結果,最後以第7名完賽,Kimi總算如願拿下車手冠軍。
我喜歡看F1,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看到場上車手爭冠的積極性,那種對速度的渴望,那種對賽車的熱情、那種把自已的潛力發揮到最極致,這是我想要的,這是我想在生活中、在工作中找到的熱情。
很幸運的,我見證了一個歷史,這爆肝看轉播總算值得。
2007-10-21
我得到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
前一陣子有個promotion的機會,但由於來得太突然,沒多少時間思考,在那幾分鐘的談話當中,我儘可能地把能有可能會發生的利弊得失想了一遍,最後選擇放掉這機會,過了二、三個星期之後再回過頭來想這件事,我雖沒後悔做那選擇,不過也讓我開始思考在接下來的生涯規劃當中,我到底要的是什麼,下次若是再有類似的選擇題給我,我會如何選擇?
我一直對於具技術性的工作感興趣,確切一點地說,對於與寫程式有關的工作感興趣,我之所以選擇放掉這算是promotion的機會,理由就是我認為工程師能夠比工程部主管可以有較多時間在與程式有關的工作上面,而不是整天處理辦公室政治,但我又想,其實在台灣,沒辦法當一輩子的工程師,3、40歲開始就會有人開始要你轉管理職,或是行銷職,理由是比你年輕便宜的工程師一大堆在後面等,也因此,公司的工程師的工作其實都有點偏向sales,說穿了,就是業務工程師,我想,這算是在代理商工作的宿命吧。
我了解這情況無法改變,所以也曾打算到外面看看,只是年紀愈來愈大的情況下,在做任何選擇時,變數也愈來愈多,不太能夠像年輕時那麼可以沒有後顧之憂選擇想要的工作,所以也就一直在現在的工作上"培養"興趣,也一直告訴我自已,興趣是可以培養的、網路測試並不是那麼無趣等等的話,只是我擔心,我以後若是想找其他類型的工作,但是現在的工作一直跟這不相關,失去學習的時機,到時候該怎麼轉?
很幸運的,我有一份寫程式的兼差工作,我對於它的專注程度,有時候比正職的工作還要高,因為我知道,這才是我的興趣,興趣不見得都能當飯吃,所以這工作一直是我的兼差。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寫程式會是我的興趣,會一直做下去,就算以後的正職工作不寫程式,我也無所謂,或許這樣更能夠投入開放原碼社群,為這社群做一些貢獻。
我一直對於具技術性的工作感興趣,確切一點地說,對於與寫程式有關的工作感興趣,我之所以選擇放掉這算是promotion的機會,理由就是我認為工程師能夠比工程部主管可以有較多時間在與程式有關的工作上面,而不是整天處理辦公室政治,但我又想,其實在台灣,沒辦法當一輩子的工程師,3、40歲開始就會有人開始要你轉管理職,或是行銷職,理由是比你年輕便宜的工程師一大堆在後面等,也因此,公司的工程師的工作其實都有點偏向sales,說穿了,就是業務工程師,我想,這算是在代理商工作的宿命吧。
我了解這情況無法改變,所以也曾打算到外面看看,只是年紀愈來愈大的情況下,在做任何選擇時,變數也愈來愈多,不太能夠像年輕時那麼可以沒有後顧之憂選擇想要的工作,所以也就一直在現在的工作上"培養"興趣,也一直告訴我自已,興趣是可以培養的、網路測試並不是那麼無趣等等的話,只是我擔心,我以後若是想找其他類型的工作,但是現在的工作一直跟這不相關,失去學習的時機,到時候該怎麼轉?
很幸運的,我有一份寫程式的兼差工作,我對於它的專注程度,有時候比正職的工作還要高,因為我知道,這才是我的興趣,興趣不見得都能當飯吃,所以這工作一直是我的兼差。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寫程式會是我的興趣,會一直做下去,就算以後的正職工作不寫程式,我也無所謂,或許這樣更能夠投入開放原碼社群,為這社群做一些貢獻。
2007-09-19
Skype1.4.0.99 on Linux

skype1.4的介面與1.3有點差異,變得簡潔許多,原本上方的menu bar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search bar,再接著一個status bar之後,就是contact list,我覺得這一版的skype,整體來說給使用者一個簡單操作的印象,只可惜這一版的skype還是沒有提供付費用戶可以發簡訊到手機,希望下一版的Linux Skype可以加上這功能。
2007-09-16
Acrobat Reader 8.1.1 for Linux

我用慣了open source軟體,發現open source軟體有個特點,就是某個版本release出來之後,Linux與Windows平台上的版本會在release時同時被支援,像是我常用的OpenOffice, pidgin, firefox, seamonkey等等都是這樣,但,close source軟體就常常不是這樣,Windows平台一定首先被支援,再來就是MAC,Linux平台上的版本就還要等上一些時間才用得到,我常用的Skype與Acrobat Reader就是二例,講到Skype才扯,Windows版本的skype都到3.5.xxxx了,可憐的Linux使用者還在1.4.0.xxx,而Linux 1.4版本的skype還要求 QT 版本要>4.0,glibc要>2.4,我目前用Slackware11,就沒辦法用skype1.4,只能用破破的1.2,我還是skypeout付費用戶呢,一想到要透過skype發簡訊給手機還得重開機到WindowsXP就覺得很無奈。
Acrobat Reader就好一些,我今天下載8.1.1之前,用的版本是7.0.9,還不算太舊,只是效能差了一些,功能都有,就只好湊合著用,誰叫它是close source。
想到前一陣子,Skype的Linux版本因為alsa問題被點出來之後,就有人提到若它是open source,這問題肯定很快被解決,但由於是close source,只能指望skype趕快release新版給我們用,不知道以後會不會有一個open source軟體能夠與 skype 互通,至少是PC對PC,那就真的造褔我們這些Linux使用者了。
2007-09-07
Decode IM content

在寫這plugin過程中,由於原廠是用.NET2003來開發,也讓我有機會熟悉.NET2003,並用它來完成工作。
原廠有提供一個半成品,這個半成品能處理英文的訊息,中文訊息會變成亂碼,我看了程式碼之後發現其實程式當中已經有做多國語言的處理,包括定義UNICODE,_UNICODE,在把char*丟給CString之前也做了_T,另外也呼叫了A2T等marco,但是看到的就是亂碼。
查了資料後發現Windows 2000/XP等版本已使用unicode當預設的language encoding,所以所有非unicode的字元需轉成unicode才能正確顯示,否則一律當ascii處理,但IM封包內容的language encoding,就我decode的結果發現它其實是以UTF8來encoding,因此我在程式當中加上了MultiByteToWideChar()來把raw packet的訊息部分轉成"寬字元"(?),再丟進CString以及CListCtrl(程式當中的GUI使用CListCtrl來顯示封包內容),這樣才完成所有轉換工作以及最終的正確顯示unicode字元。
這是我之前在改寫這plugin時發現程式得這樣轉才正確,只是不知道是不是一定得這麼麻煩,因為我也找到其他資料發現似乎新版的VC++已不再需要呼叫MultiByteToWideChar()就能正確轉碼,只需透過_T及A2T的轉換就行,但這方式在我環境就是不work。
Subscribe to:
Posts (Atom)